Posted on 29 August 2010.
司馬光曰理深長 馬走不聼應德揚 光明聖理啓師訓 有係聖賢之立場
云曰如下願教子 夫祖者也著聖賢 生活謀之不餘剩 生長應用德作章
資本所存是道德 固然人生莫勉強 人來行世數十載 所以當知守清廉
不可求取多餘剩 能知守己有謙讓 無須與世多爭取 然哉如此是聖賢
勿遺留給子孫也 求修德行更要焉 多積多累是仁義 餘剩錢財麻煩焉
多留仁義給兒子 餘剩財產會生險 希望子孫有道德 不是富貴為張揚
為的聖賢皆如此 累事沒有傳後賢 矣哉能可成君子 此是先賢啓昭彰
乃作教子有明德 大道所行才進前 理由已上寄明訓 也望諸子應精研
司馬光有云:“夫生生資固人所不能無,
然勿求多餘,
多餘希不為累矣”。此理真正!
人們爲了生活少不了錢財,但是不可求多餘,剩餘過多反而成爲負擔!所以難道過往的聖賢都不顧慮子孫的生活嗎?可以說他們並不是如此,從前聖人遺留給子孫的是德行和禮儀。賢人遺留給子孫的是廉潔和儉樸的操守。故此為祖者也當明此理!宜學聖賢之態,如此才能傳下後裔的君子矣!
今天
道濟暫借
司馬光幾句訓言來闡釋德理,是願勸告諸生,勉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一0年八月廿九日
Posted in 2010 年德理, 8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2 August 2010.
賢彥所言借用篇 曰云如下理深長 雖然話語取古聖 言論道理啓昭彰
發言取自古人話 往往道理啓明章 人生一切皆理論 道法一切大自然
師尊教訓勸人好 於班開課學聖賢 此也借用古人話 且看道理否深長
經典語句作引用 史誌其言借用篇 道理都在其中也 德理也是出聖賢
和唱乩書著成本 采版成冊如此然 菽豆勤摘就多得 中庸之行如此然
原文摘自經史典 勤聽者也成賢良 之知師聖來寄柳 則是引用言先賢
功效是在其聞之 多聞多智成才強 汝們能不勤勉嗎 等聼師訓得益長
可是師尊願勸世 不辭艱苦寄詩篇 勉望世人都曉得 哉矣氣概我濟顛
此是賢士有明示 乃吾借用來成章 大都是願作勸世 理由如上宜精研
先賢有云:“雖言發往人,
道師於此,
且經史道德和采菽中原,
勤之則功多。
汝等可不勉哉”。此理真正!
雖然話語取自古人,但是道理都在其中,況且經史道德上的學問就如人到地裏摘豆子一樣,勤勞的人收穫就多!如此汝們能不勤勉嗎?所以每一次來參師迎鸞,每一課爻、師聖借用古聖先賢之話語來闡釋德理,道師於此。況且經史古典道德上的學問就由你們去實踐踏地摘豆的一樣。勤聞而實為,智慧就多得。聼過而虛為,雙手便空無。所以為的德教門下,聼師其言,應按照作爲,是非分曉,昭明聖訓,君子之稱矣!
今天
道濟暫借古人幾句話來著明德理,是願勸告諸生汝等能不勤勉嗎?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一0年八月廿二日
Posted in 2010 年德理, 8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9 August 2010.
唐太宗曰啓明彰 太和一炁化德揚 宗旨是願為聖典 曰云如下理深長
勉勵勤為行大道 思考聖理啓明彰 橋梁所造為道路 梓里為渡成聖賢
之知君臣的道理 道德修養作主張 善求好好的德行 謀生行世守十章
平定行教有把握 閒看道德實非然 之知人生的根本 德性自有從先天
以德為從奉道法 義理分明成賢良 制伏事物用正義 事體一切有主張
以道為宗作主旨 禮教民衆治安祥 制伏寸心用禮教 心片存德是聖賢
此乃太宗唐皇曰 乃作君子之立場 大道所行應如此 理由分曉宜精研
唐太宗李世民有云:“勉思橋梓之道,
善謀平閒之德。
以義制事,
以禮制心”。此理真正!
努力思考君臣父子的道理,好好謀求道德修養的規範,以正義來裁斷事物,以禮教來統治民心。如此聖賢之風氣也!爲吾德教門下,應以同也!當知橋梓之道,應有平閒之德,以正義制事,以禮教制心。能為如此,可是真正的德生矣!
今夕
道濟暫借
唐太宗幾句明訓來闡釋德理,是願勸告諸生,勉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一0年八月十九日
Posted in 2010 年德理, 8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5 August 2010.
聖理敷宣為德揚 賢彥良言勸世篇 有示明訓化群子 曰云如下宜精研
愛好甚麽知它惡 而且明白短及長 知其所善其所惡 惡點皆有宜知焉
憎惡甚麽知它善 而且知道地及天 知理如此君子也 善有缺點惡有善
此是聖賢有明示 乃作處世之理念 大道所行應懂得 理由如上作主張
賢人有云:“愛而知惡,
憎而知善”。此理真正!
喜怒的情緒來了,要反思是否就該表現對自己所愛好的,要知道它的缺點。對自己所憎惡的,要知道它的優點。如此就不會被喜怒的情緒傷害到自己的德性也!所以為德德教門下,更欲了解以上幾句的道理。應有廣大的心胸,應有堅定的德性。如此與人共處就不會生怨恨矣!
今天和尚暫借古聖先賢幾句明訓來闡明德理,雖然單有八個字,但是意義深長。勉望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一0年八月十五日
Posted in 2010 年德理, 8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2 August 2010.
劉備玄德啓明彰 備曰聖理義深長 曰云如下勸諸子 人生數十如一天
五十到邁不短命 十載樹木能生長 不算短命壽五十 稱爲高歲爲聖賢
夭折短命是早死 年紀半百福壽綿 已有嵗齡過半紀 六十長壽樂過仙
十章奉行守八則 有德的人慶綿綿 餘慶必得無憂慮 何以掛心而自傷
所以應知樂易者 復怨悲傷就非然 恨心沒有於五十 不再自吾作悲傷
復從道德更佳好 自足不貪守清廉 傷壞別人事不做 但從道德作主張
以善為從德為教 卿士有請來互相 兄恭弟敬相合作 弟尊兄友結交聯
為德行教應如此 念着師訓存志向 此是劉備有示曰 乃也玄德勸世篇
大道之行應學效 理由如上宜精研
劉備玄德昭烈帝 有云:“人五十不稱夭,
年以六十有,
何所復恨,
不復自傷。
但以卿兄弟為念”。此理真正!
人五十嵗就死,不算是短命了!
劉備年紀六十多嵗的時候,他又有甚麽要怨恨呢?也不再自我悲傷了,只是為着他的兄弟幾個人掛念!如此
紫真閣年紀將以六十,還有甚麽應怨恨呢?也不應再自我悲傷,只是為着
德教發揚光大,如此就算是好吧!
今天
紫真閣成立五十九週年、將值六十之慶,瘋僧暫借
昭烈帝幾句明訓來闡釋德理,是願勸告諸生,代替
紫真閣慶之賀詞。勉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一0年八月十二日
Posted in 2010 年德理, 8月份, 德教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