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9 January 2009.
中華文化傳流長 庸人行世作主張 書句著理含意思 中庸書云寄明彰
云曰如下啓明理 天命謂性出古典 命使人間行天下 之知本性自先天
謂者本性出天命 性者心生古之善 率性歸真謂正道 性善心良著聖賢
之知率性是謂道 謂其正道本性善 道法自然是如此 修治正道謂教章
道修德積是揚教 之知修道謂教揚 謂其教化自修德 教化大衆與大千
此是中庸書中云 乃出詞句於德典 大家應該來了解 理由如上應精研
時常誦
德教心典,典中
有云:“
天命謂性,率性歸真”。大理如上!何不明白?
中庸書中有云: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理真正!
天稟賦於人稱做本性,依循本性去做事的好品德稱做正道。修治這正道而推行於大衆稱做教化!聖賢態度如上!所以
德教心典才有
云:“
天命謂性,
率性歸真”。故此
德教是以德為教化,理當如上!
勉望世人知其天命,赤心古樸,本性者善,然而率性歸真。能修治自己的正道,就算是以自己的品德教化人間。古曰:‘以德教人’。
今夕
道濟暫借
中庸古書來解説德教心典意義,勉諸生等共同研之、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一月廿九日
Posted in 1月份, 2009 年德理,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6 January 2009.
莊子有云著明彰 紫夜真節作成篇 有係多餘及不足 云曰如下理深長
長者不爲有餘也 者是該長那就長 不可思議事長短 爲人行世順自然
有的是長有的短 餘限盈虛大自然 短者不為不足也 者是該短怎為長
不為不足就是短 爲人應該欲悟然 不可勉強事長短 足而自知勿爭強
此是莊子有明訓 乃作富貴的生長 大成的人皆明曉 理由如上宜精研
莊子曰:“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此理真正!
物體該長的就長,長不算多餘也!該短的就短,短不算不足也!人生行世若明此理,那麽就沒有相爭之亂流,富有的人因他的命理該富就富,貧窮的人他的命理該窮就窮!故明此理,順行自然,與世無爭,與人無取。能為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富貴也!
今天衲暫用
莊子幾句哲理來闡明教化,是願勸告諸生代替賀年,勉諸德生眾善子共同勉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一月廿六日
Posted in 1月份, 2009 年德理,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5 January 2009.
古典闡理啓明彰 曰云如下理深長 輕易聞言不可以 聽人之話要精研
發音開説知明徹 言中有益或有險 安定寸心時聽話 知其真假何如然
非非是是為怎樣 人說的話苦又甜 之知苦者當良藥 譖言大都聼是甜
愬話聞之知短長 當要加上考慮焉 忍心聽話著聖賢 耐聞譖愬想了想
三次再加考慮焉 思理想意是甚麽 因爲如此有才強 爭執之事來當面
相爭之人心含險 爭亂就在這人起 焉哉三思能致祥 知其是非人所說
非人譖愬知理焉 我人錯誤也如是 之要通理啓悟然 不知自錯更不可
是非一切要分然 須存仔細想一想 平心靜氣即當然 心寸鎮靜生智慧
諳明透徹是聖賢 想了一想多考慮 此是聖人之立場 乃作賢彥之態度
大理如上全詩篇
古曰:
“輕聼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因爭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諳想”。此理真正!
輕易隨便相信別人所說的話,那麽怎見得不是別人的搬弄呢?所以要按捺着性子,再三思加以考慮也。假使因爲某一件事互相有了爭執,那麽怎見得不是我自己的錯誤呢?所以應須平心靜氣的仔細之想一想也!故明此理,為的君子,必有謹慎之態度,不輕易聼言,不隨便信人。知不可奈何者、命也,而安之!若明此理,是曰聖賢矣!
今天和尚暫借古典來闡明德理,是願爾等聼仙佛所教示,不可輕聞而相信,應用智慧的考慮。同一個理由,聽到別人的讚訟,也不可以忽然生氣,當忍耐三思,知其真、明其假,通其是、懂其非。能為如此,君子之稱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有十二個月,每月有四星期,每星期有二次鸞課,總合起來一年時間有不少過一百餘課。每一期的課爻,師聖透寄鸞書也不少過千餘字。故此聞者若有諳想三思,必得到無限之智慧!
今天值戊子完課,和尚已上數言作爲結論鸞理。希望你們共同勉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一月十五日
Posted in 1月份, 2009 年德理,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4 January 2009.
Posted in 1月份, 2009 年德理
Posted on 04 January 2009.
賢彥所言出明彰 曰云如下理深長 橫蠻之事來到了 逆耳之言實不甜
之知師聖寫真意 來聽道濟勸世篇 正覺開智醒迷夢 以德為理化人間
徴明道濟顛咚客 平常狂瘋又浪顛 日月不記年不載 之知這樣半佛仙
涵養在内顛在外 養性修真悟妙禪 若是見吾作顛倒 勃然不明而心傷
不能遏止疑懷意 可是這樣難成賢 制伏疑奇去憤怒 與師不疑正才強
不明地方可問吾 讀了鸞理才益長 書句欲通上下讀 何以獨句不全章
異異同同皆真假 此是百態出濟顛 乃作勸告諸德子 大理已上清楚焉
賢曰:“橫逆之來,正以徴平日之涵養。若勃不可制,與不讀書何異”。此理真正!
橫蠻反逆的事當來到了,正可以試驗自己日常的涵養工夫,是也如何?如其不能遏制憤怒,這樣和沒有讀書的人又有什麽不相同呢?所以爲吾德生,聼過師聖的訓言不少,切要有深長的智慧。要有靜滅的沉思,對師了解百態所為。對
濟公一年來的開課明示,有時作真嚴格入課,有時作假顛咚遊戲,有時一致三更半夜不停課,有時半分一點忽捨柳,事因含理,是願勸告諸生,聞得師言的讚賞就會高興,聽到師尊的評論就會悲傷,看到師聖慈祥就會滿意,視到師尊狂瘋就會憤怒。人心無常,正以徴明自己日常的涵養工夫是到何處!故此有明明德的人,去疑存信,真心為本,言行一致,是稱至誠之德子!
今天值年末酬恩之會,和尚斗膽把將自己態來勸告諸生代替訓言。勉諸生等共同勉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一月四日
Posted in 1月份, 2009 年德理,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1 January 2009.
Posted in 1月份, 2009 年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