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30 April 2009.
莊子有云理深長 子學古聖著先賢 有係死生的變化 云曰如下啓明彰
明白人生之大道 乎哉誰能過百年 坦白一句誰無死 途道比人更邁長
故定生死不可以 生存不是喜悅焉 而知何從並何去 不可固執勿着相
説來人們都會死 死亡不是災禍焉 而是終始的變化 不可固定壽命長
禍福本來也變化 知者道法大自然 終始死生有變化 始來終去同理焉
之是人生之根本 不生不滅成佛仙 可是人間還生死 故此須知學聖賢
也知生死之變化 此是莊子有明章 乃是達觀地對待 大道之行莫求強
理由如上要通亙 也要了解啓悟然
莊子云:
“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此理真正!
明白了人生的大道,因此,就能夠不認爲生存是值得喜悅的,死亡也不認爲是災禍的!這就是明白了終始死生的變化是不能固定的道理。意思是要人們明白死生的變化,達觀地對待死生。所以
莊子另有一句話:‘真人對生存不喜悅,對死亡不驚怕。寢而不夢,醒而不忙,安然處世,無憂無慮’。故此為我
德教門下,多有聼教,甚有聞訓,當明坦途。如此才能成爲真人也!
今天和尚暫借
莊子幾句哲學來闡明徳理,是願勸告諸生,勉爾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四月卅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4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3 April 2009.
朱熹有云啓明彰 熹明道理義深長 有係君子之立地 云曰如下作成篇
小事易動非君子 事本點滴過怕焉 易惑小事不可以 動心小事心不堅
則知明事莫眩惑 大事不動心堅強 事到當頭心莫動 可是這樣有主張
知事大小的實質 大方心寸著聖賢 事臨當面應對付 不可困擾要加強
動心太過不成事 則知來去道所長 小事易動大事亂 事要抱定自志向
可是君子不眩惑 知他知我沒害險 又要知長而補短 古往今來皆賢良
曰云如下寄明意 君子當事心定堅 子知事實之大小 當然對付有主張
事到面前勿辭退 而知接納並推長 不可退下而動怕 眩惑之時能生險
制忿應該有立志 變亂來時宜堅強 而是進前莫退後 不可迷惑而志向
擾亂之事當面到 者也志向而加強 非學安能定寸意 學者如此而聖賢
安要學問有素養 能可如此定推長 定心志向時當事 其次有忍有謙讓
心廣大方容納眾 哉矣此理宜精研 此是朱熹有明訓 乃也古人勸世篇
大家應該來學習 理由分曉已上章
朱熹有云:
“小事易動則大事可知,大事不動則小事可知”。此理真正!
如果小事當面前到就容易動心,那麽大事更要動心了!如果大事當面前到不會動心,那麽小事自也不會動心了!如此古人還有云:“
君子當事而不眩,制變而不擾者,非學安能定其心哉”。此理也是真正!君子臨事而不會眩惑,措理變亂之事而不被困擾,不是學問有素養的那能堅定他的心呢!所以,君子有立志的定向,有分曉事理的態度,當事臨頭,大事不動,小事不看輕,有真心的對付,有明徹的精神,知他知我,百戰百勝,無所不成!
今天瘋僧暫借
朱熹與古聖先賢幾句哲學來闡明徳理,是願勸告諸生,也作爲
德教箴言,勉爾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四月廿三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4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6 April 2009.
大學書云理深長 學者曉得釋明彰 書句雖有幾個字 中庸大義啓悟然
曰云如下為明示 好者喜歡其人焉 而要知他的壞處 知他缺點何如然
其我喜歡要曉得 惡點如何要精研 惡感的人知其美 而要曉他之其長
知我憎惡他好處 其實人生本無常 美者有惡惡有美 者是人生有短長
天下難找其全美 下接上待欲主張 鮮有曉得天下事 矣哉天道本無常
此是大學書中云 乃作相處之重點 大學書句雖鮮字 理由深高要了然
大學書中有云: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此理真正!
對於我所喜歡的人,同時也能曉得他的壞處;對於我所憎惡的人,同時也能曉得他的好處。這樣的人天下是很少有的。故明此理,爲吾
德教信徒,當有道德理想。要知道天下沒有全美的人,同時也沒有全惡的人!不是是我所喜歡就看他全美,宜要曉得他的短處。不是是我憎惡的就看他是全惡,當要曉得他的長處,取長而補短。那麽天下就能和局太平矣!
今天和尚暫借
大學書中幾句明訓,雖然鮮字,但是意義深長,勉我
德教信徒共同學之、記之、曉之!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四月十六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4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9 April 2009.
列子有云寄明彰 子明大理不誇揚 有係保持常勝者 云曰如下理深長
善於保持常勝利 持盈道德守清廉 勝利一時莫誇大 者也如此更虛謙
以強勝人不長久 強勝別人非聖賢 為弱者勝更永遠 弱小位置站得強
此是列子有明示 乃作常勝之主張 大都單有八個字 理由如上義深長
列子曰:
“善持勝者,以強為弱”。此理真正!
善於保持常勝利的人,總是把自身的強大看得很弱小也!這是説明要保持常勝利的人,就必須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上,認真應敵。故此常勝的人就不誇張自強,就莫誇張自大!把自身的強大擺在弱小的位置。有謙讓之態度,有清廉的規格。如此百戰百勝,無所不成!
今天和尚暫用政治師
列子幾句哲學來闡明德理示訓,指正大道,勉天下諸君共同學之、記之!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四月九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4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2 April 2009.
曾子有云啓明彰 子明明德有悟然 曰云如下寄明訓 命運人們由先天
非可自己能控制 己的生死何求強 制抑自己的品格 故能以惡化為善
無須勉強其命運 所以應順行自然 用心餘地不可以 其知人生有短長
心思明澈人生死 也知放下便清涼 夫命非己可控制 安然處之樂綿綿
與世無爭便鬆快 命運由以從先天 者也如此君子也 無憂無慮便是仙
往往人生皆如此 而多勉強多害險 非己所能制命運 逍遊世上數十年
遙遠者也是道德 矣哉幾人能悟禪 故此要知安於命 雖是貧賤但清廉
匡復自己能求命 陳述如上勸世篇 疣子蟻民便安樂 里内君王便忙焉
無所用心的餘地 異吾同吾一般然 於世行走皆如此 紫念清高才安祥
極樂世界何遠禱 閑來聼教當樂天 堂中奉佛不求取 也如天上逍遙仙
此是曾子有明示 乃係命運談論篇 大智若愚能悟道 理由深高如上章
曾子曰:
“命非己制,故無所用其心也,夫安於命者,無往而非逍遙矣,故雖匡陳、疣里,無異於紫極閑堂也”。此理真正!
命運不是人們自己所能控制的,所以也就沒有再用心的餘地。對命運能安然處之的人,就走到哪兒都是逍遙自得的了。所以,即使是囿於匡、陳、疣里也與宮殿閑堂沒有多大的差別,這是要人們安於天命的消極的態度。所以我們今天應有所批判,人生數十年,命運由先天,非己所控制,應該明此理!
今天和尚暫借
曾子幾句哲學來説明德理,深長意義,勉
濟顛諸子共同學之、勉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四月二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4月份, 德教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