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30 July 2009.
莊子先聖寫明章 子學聖人成聖賢 曰云如下應研究 死生必然不可免
生來數十在世上 命理有無是必然 也如日月在天上 其有晝夜是當然
有朝有幕是規律 夜旦之常者也天 旦辰晚夕相交替 之知此理怎求強
常明大道不疑意 天命謂性古善良 也是歸真於樸素 知道人生本無常
窮困由於天命也 之是因果報應焉 命理註定不可免 也是人生大自然
知道此理宜了解 通達者也機遇焉 之是天機莫洩流 時機到來本自然
也不可免去求取 臨頭大難心欲堅 難苦當頭不恐怕 而要存心作志向
不畏窮困存志氣 懼怕沒有於聖賢 者也聖人之勇敢 聖賢不怕困難焉
人生必須學先聖 之知行世不爭強 勇敢潛修學道德 也能成頂如神仙
此是莊子有明示 乃作處世的重點 大約意義如上句 理由闡釋勸世篇
莊子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此理真正!
死生是必然而不可免的,就像晝夜交替是自然的規律一樣。所以要知道,窮困是由於天命的,通達之有機遇的。大難臨頭而不畏懼,這是聖人的勇敢也!故明此理,當要知道懼死是人之弱點,喜生是人之大意。如明上理,當學聖人,臨難而不驚,守困而安份,知天命之謂性,率性而歸真。明真理以如上,行世順自然!
今夕
濟顛暫借
莊子幾句哲理來闡明訓,勉諸群子再接再勵,學而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卅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6 July 2009.
詩詞歌賦勸世篇 曰云如下理深長 良好話句有益處 言聞一時心清涼
一令人聼會舒服 句話優良是作善 三月氣寒會感暖 冬天良言會暖焉
暖情出自真情意 惡意的話含冷涼 話句如果含惡意 傷着別人言非良
人欲說言要好話 六合和氣作主張 月華如是良好話 寒冷的話含害險
雨裏深山模糊也 裏面不清何如然 深長山徑崎嶇步 山路欲行小心焉
雪山煙霧模糊也 裏面不清小心焉 煙霧似以事情也 看時容易難做焉
時在行走於社會 容眾之心著聖賢 易看事情的真相 做得美全甚難焉
時在行世宜了解 難易自心作主張 此是古詩有勸世 乃作處世之理念
大道之行應好古 理由如上宜精研
古詩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話傷人六月寒,雨裏深山雪裏煙,看時容易做時難”。此理真正!
一句好話令人聼了很舒服,雖然是冬天也會感覺很溫暖。而惡意的話傷人之深,即使是六月的熱天,也會感覺寒冷!所以很多事情的真相,就像深山中的大雨、雪山中的煙霧同一樣,總是模糊不清,令人看似容易,做時就很艱難的了!故明此理,在於社會行走,要説好話,要看清事情。能為如此,對人對己是無害也!
今天和尚暫借古詩來闡明德理,希望你們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廿六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3 July 2009.
詩文勸世啓明彰 曰云如下理深長 知道事情若少點 事不麻煩到身邊
少知寡念就會樂 時免惹事更清涼 煩勞就未到身上 惱雜不到心中央
少知當然就少事 識人太多麻煩焉 人情比上兩面劍 多藏害險能得傷
處世不可過認實 是是非非欲悟然 非生我便知道了 多要求學為才強
入到山洞怕猛虎 山林有兇多害險 不可不會小心也 怕驚猛虎着害傷
傷人之虎實際猛 人情更兇當如然 虎是獸性皆知道 只怕人情更害險
怕虎比不過怕人 人情更險難匹焉 情緒如何知不了 兩面刃多含害傷
面表是好心中壞 刀劍如是無情焉 此是格言作勸世 乃為詩文教子篇
大道之行應曉得 理由如上宜精研
詩曰:“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出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此理真正!
如果知道事情少點,自然煩惱就會跟着少了。如果認識的人太過多,那麽麻煩就會跟着多了!深山裏兇猛的老虎是可怕了,但是還是比不過那些表面對你好、實際上卻想害你的人也!故明此理,在於社會行走,少減知道事情更好,就不會過多煩惱。切不要認識人們太過多,就不會麻煩。因爲人情比猛虎更有害險!然如兩面無情劍!所以,為我
德教門下,守廉更安份!
今夕和尚暫用格言古詩來闡明德理,勉生等共同學之、記之!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廿三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9 July 2009.
列子有云啓明彰 子等應該學先賢 有係治理一生也 云曰如下理深長
善知做人何為否 知道不如行實踐 射箭目的何如是 者也知理曰才強
不以射中為可貴 貴在知道必中焉 其中一射爲甚麽 中庸此理宜精研
貴在能知其中也 其理通曉啓昭彰 所為善射應如此 以知必定其中央
必定其中為可貴 中庸之行才推長 爲人行世應如此 貴者在行於上善
也不是貴在目的 善知修身也如然 知道不如實踐做 理由如上宜精研
國家統治也如是 理事處身當如然 身修性養知為也 者是曉得大道長
不是求得為可貴 貴在知為行實踐 其理以上宜了解 存在不為可貴焉
貴在知存爲甚麽 其知此理是聖賢 所知為者是君子 以明所行才推長
比明已上之大理 存在所爲何如然 也要通亙於大道 此是列子勸世篇
乃作行世之重要 大道所行啓明彰 理由如上應學習 是非分曉著賢良
列子云:“善知射者、不貴其中,貴其所以必中為貴也!善知理國理身者,不貴其存,貴其所以必存也”!此理真正!
對以射箭之術十分精通的人,他不以射中目標為可貴的,而是以知道爲什麽必定射中為可貴也!對治理國家和修養自身十分精通的人,他不以求得國家和自身存在為可貴的,而是以知道爲什麽必定存在為可貴也!這是説明知道國家和自身興盛等的所以然是至爲重要也!故明此理,立身處世,不以行到目的為可貴的,而是知道爲什麽必定行到目的為可貴也!若知此理,爲人行世,必無差錯之過也!
今天和尚暫借
列子幾句明訓來闡釋德理,希望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十九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6 July 2009.
葛洪仙長勸世篇 洪道涉世遍大千 有係當時社會上 云曰如下啓明彰
新輩應該欲學習 劍者無情含害險 以知刀劍無情客 詐偽之心當如然
刻上劍上新變古 加增技巧價高添 價錢騙人不真正 弊端之人難交相
方頭本來無效驗 以寫名醫加上章 偽人欺世盜名也 題字方上幣變珍
見到這樣是手段 貴重不是宜精研 此是葛洪所批判 乃為提醒人們焉
大家應該以了解 理由如上義深長 是夕引用抱樸子 也以幾句闡明彰
葛洪仙長抱樸子有云:“新劍以詐刻加價,弊方以偽題見貴”。此理真正!
在新鑄的劍身上刻上古時的年號,其目的是爲了賣上更高價錢。在沒有效驗的藥方上寫上古代名醫的題字,其目的是爲了顯示藥方的珍貴。這樣是當時社會上欺詐謀手得利的手段。所以,
抱樸子批判社會是提醒人們不要上當。同時也是對類似的欺世盜名的行徑的揭露出來。所以就是人們不入迷道。故此,為我
德教門下,應該曉得社會上的手段,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今夕
濟顛暫借古聖先賢的批判社會的勸世文,再來磨劍重光,勉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十六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2 July 2009.
莊子有云寄明彰 子學先聖著先賢 曰云如下宜了解 人生養身作主張
之知注意修三寶 所以生命才益長 取其三寶神精氣 畏懼失掉三寶焉
者也養身要注意 祍蓆之事莫求強 蓆牀之慾宜減少 之知如此當修養
上牀一事宜寡省 食吃應當莫多焉 飲喝一事勿太過 之知如此壽益長
間中男女事要寡 而知此理修成仙 不宜太過不可以 知足常樂慶綿綿
為人當明已上理 之能延壽當百年 戒備之人能成頂 者也可能成聖賢
過錯當此就沒有 也是可以稱善良 此是莊子有明示 乃作君子之立場
大家應該來學習 理由如上全詩篇
莊子曰:“人之所取良者,衽蓆之上、食飲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此理真正!
人們所應當畏懼的事是牀蓆上之慾和吃喝之中的漫無節制或暴食暴飲。哪些不知道對這些事要有所戒備的人是會患大錯的!這是說明生的人要注意男女和食飲之事,不宜太過。否則將演此傷身損命也!故此為吾
德教門下應知此理,對牀蓆一事要寡慾,對食飲一事莫過貪,如此當修養而已矣!
今天
道濟暫借
莊子幾句哲學來闡明德理來作為勸告諸生。特別希望年青之徒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十二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9 July 2009.
詩經有云啟明彰 經句雖淺但義長 有關君子之態度 云曰如下宜精研
嘉樂君子是真善 樂心立德不變遷 君子提倡揚美德 子都正義著聖賢
憲法守己而規正 憲則令德作志向 令已守已而律己 德以為本作主張
宜為適宜於民眾 民之良友得崇瞻 宜為適宜於群世 人對君子有佩仰
守其祿位於天上 祿名留榜聲高揚 於世被人所尊敬 天榜留名永流香
此是詩經書中曰 乃作君子之立場 大學應該明明德 理由如上全詩篇
詩經有云:“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守祿於天”。此理真正!
真善的君子要興盛他自己的美德呀!適宜於民眾,適宜於人群,如此守祿位於上天也!
今天和尚暫借
前漢書幾句成語來說明德理,是愿勸告諸生,勉等共同學之、記之可!故此君子有德不失德,今已守己而律己,規正自己,然後才規正別人。所以生等為我
德教門下,應該學於君子,提倡道德,憲憲會德,如此則青史流芳矣!
今天,瘋僧暫借
詩經幾句明訓來闡明德理寄望汝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九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5 July 2009.
前輩聖人有明彰 漢族文化啟傳揚 書句雖然是淺白 曰云如下理深長
賢士如果多財產 而且損害失賢良 多有才學多技巧 財產就會損其賢
則知賢人要才儒 損害沒有到身邊 其賢應該守廉潔 志向堅定不變遷
愚而多財則益過 而是笨者好誇揚 多財但是為愚笨 財產所有變害險
則知愚人多財產 益他災禍到身邊 其愚者也應廉潔 過失沒有來加添
此是前漢書中曰 乃作人生之立場 大成的人皆分曉 理由如上作精研
前漢書曰:“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此理真正!
子孫是賢士的,遺留給他很多的財產,就會損害到他的志向。子孫是愚笨的、遺留給他很多的財產,就會增加他的災禍。所以培養子孫必遺留道德給他們也!無須遺留過多財產給他們。賢者不會用就失其志,愚者不會用就加其過。故此傳流祖德給子孫更好矣!
今天和尚暫借前
漢書幾句成語來說明德理,是愿勸告諸生,勉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五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02 July 2009.
古聖先賢有明彰 曰云如下理深長 有人告訴我些話 人言聽時要精研
告謗者也是壞話 我勿聽也更清涼 曰云其言要警惕 某人說你很害險
謗言如此欲聽過 汝我聽話要主張 此是做人耳要重 假如有謗要定堅
我聽他人所辯論 以知省已當如然 洩外意識當勿聞 其理要當著聖賢
憤氣的話勿聽也 勿聞人言所亂辯 聽話應該想一想 也知考慮何如然
若有好友來勸告 良言欲聽欲聞焉 友若用意來勸我 借人所言來勸勉
人之詞氣不同也 言語用話有短長 以知良友的用意 相親相愛才互相
愓語警言皆良訓 意思深厚苦口焉 在說勸人婆心也 規正人心為善良
正人正話說正理 其言如此要聞焉 詞句形容宜了解 氣色所言當勿染
自知取起其大益 不要發憤時聞辯 同時也欲知省己 要好聽話心定堅
視看容貌知語氣 其真真假何如然 人口很長話無盡 何應耽心時聞辯
如明此理就鬆快 耳聽人言不動遷 此是古人所訓誨 乃作勸人警世篇
大家應該來學習 理由通亘著聖賢
古人有云:“有人告我曰:某謗汝、此假我以洩其憤,勿聽也!若良友借人言以相愓、意在規正,其詞氣自不同,要視其人何如耳”。此理真正!
有人來告訴我說:某人說你的壞話。這是要借我來發洩他的憤氣也。不要聽他!倘有良友借別人的話來警愓我,他的用意是在勸我改好。他的語氣用詞自然不同。這便要看這人是怎樣的了!
今夕
濟顛暫借別人的話來說明德理,是愿警愓諸生,勉爾等共同記之學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七月二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7月份, 德教德理